-
您的購物車內沒有商品!
空氣污染是健康的隱形殺手,其中 PM2.5 細懸浮微粒更是最具傷害性的空氣污染物,引發哮喘、中風、心臟和肺部疾病,每年造成數百萬人過早死亡。醫學研究更顯示,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中的 PM2.5、二氧化氮與二氧化硫,會增加 COVID-19 的重症感染和死亡的風險。
在 4 月 7 日至 4 月 10 日「世界衛生日」期間,世界各地的公民走上街頭,抗議空氣污染對他們的健康與對地球的影響。為徹底解決空汚,一場爭取乾淨空氣的全球運動「#CleanAirNOW」正在世界各地熱烈展開!
參與「#CleanAirNOW」的行動者及民眾,強烈呼籲各地政府採取在地化的解決方案改善空氣品質,例如建立公共汽車專用道,提升國家 PM2.5 標準,以及加強跨境霧霾監管等。
事實上,早有科學數據指出,只要身處空氣污染的環境中就沒有安全可言。2021 年 9 月,世界衛生組織 15 年來首次更新其發布的《空氣品質指南》(WHO Air Quality Guidelines),提高空污的標準。
綠色和平長期關注全球空污議題,2020 年與空氣品質資訊平臺 IQ Air 公司合作打造「即時空污成本計算器」,並於 2022 年 3 月發布《2021 年世界空氣品質報告》,這是全球第一份以 WHO 最新空氣品質指南為指標,進行的全球空氣品質報告。
報告分析了全球 117 國家及地區中,6,475 個城市地面空氣品質監測站的 PM2.5 空氣污染數據,結果發現,2021 年只有 222 個(約 3%)城市符合 WHO 的空氣品質標準,在其餘未達標的城市中,有 93 個城市的 PM2.5 年濃度超過 WHO 指南的 10 倍。
令人震驚的是,在被分析的 117 個國家及地區中,沒有一處達標。而空污最嚴重的前五名分別是:孟加拉、查德(Chad)、巴基斯坦、塔吉克(Tajikistan)和印度。
在 1,887 個亞洲城市中,只有 4 個(0.2%)符合 WHO 空氣品質標準;歐洲的 1,588 個城市中,有 55 個(3%)符合標準; 174 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城市中,只有 12 個(7%)達標;65 個非洲城市中,則僅有一個城市(1.5%)達到了 WHO 最新的空氣品質標準。
在報告中,中國的空氣品質與 2020 年相比,約一半以上城市空氣污染水平有所下降。其中,北京的空氣品質改善,可歸功於控制碳排放和減少燃煤電廠與其他高碳排行為活動。
儘管中國的空氣品質有所改善,亞洲依舊是空氣污染最為嚴重的地區。
2021 年全球 50 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,有 46 個集中在中亞和南亞,印度的德里更連續四年成為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首都,其次為達卡(Dhaka, 孟加拉)、恩加美納(N’Djamena ,查德)、杜尚貝(Dushanbe,塔吉克)和馬斯喀特(Muscat,阿曼)。
值得關注的是,由於非洲、南美和中東的空氣品質監測設施相當稀少,許多城市因缺乏可用的空氣品質數據,難以估計當地空氣品質,居民仍在污染嚴重的地區中生活,難以翻身。